玩了很长时间的《无双·远吕智》(无双大蛇),对其中的 CG 和 BGM 已经厌烦了。最近无意间看到有恶搞的无双大蛇幸运星OP,干脆拿来集成一下。

说做就做。把网上下来的镜像挂上开始 dump 文件。

但是光荣也不是吃素的,打开光盘之后发现里面都是打包好的文件,分别是 LINKDATA.ANS、LINKDATA.BNS、LINKDATA.CNS 和 LINKDATA.DNS。又是无意间,发现专门为《战国无双2猛将传》准备的 CNS 解包工具。下载、解压缩、sm2m /cu 解开 CNS,获得一堆 .pss 文件(美版是10个,日版24个,多出来的都是无双系列前几部的宣传片)。这里要插一句,PSS 文件和 MPG 文件差不多,都是 MPEG2 的封装器,用 MPC 内置的 MPEG2 Splitter 可以分离观看。但是无双系列的 CG 音频都是压缩过的 ADPCM 格式,找解码器比较麻烦。但是无所谓,用下面讲到的 PSS Plex 可以转换成 WAV 音频。再回来说这10个 PSS 文件,都是片头片尾和各国结局 CG。其中比较小的几个是光荣的 Logo、ProLogic II Logo 和 w-force Logo。

确定了 PSS 之后,就要准备替换了。下面要介绍 PSS 分离/合成软件 PSS Plex。十分简单的小程序,带图形界面。拿到工具之后,当然要先分离一个 PSS 看一下参数。640x448 分辨率、MPEG2 编码、4500kbps 码流。确定好之后开始准备替换影片。

将下载好的 .flv 影片用 Procoder 压缩成 MPEG2 影片(m2v+wav)。具体怎么压缩在这里就不说了,毕竟 320x240 的 .flv 画质很不好,需要用很多滤镜才能保证画质清晰无色块。压缩完了之后,用 PSS Plex 合成 .pss 文件,注意要选上“Compress sound (ADPCM)”选项。然后将 008.pss(w-force Logo)替换掉。

在合成 LINKDATA.CNS 的时候需要注意,sm2m /cp 需要94个文件(000.pss - 093.pss),所以从 010.pss 开始,建立94个垃圾文件(用命令行更方便些)。然后再 sm2m /cp 合成 LINKDATA.CNS。

最后,拿出 CD/DVD Generator 2.0cdvd iml2iso,制作光盘镜像。《无双·远吕智》并不是用 LBA 寻址,所以文件的顺序无所谓,DUMMY.BIN 还是要加入的。记得先用 CD/DVD Generator 导出 .iml 文件,然后用 iml2iso 生成镜像。

最后的最后,当然就是刻盘啦。不过刻盘之前最好先用 PS2 模拟器模拟一下,确保 ISO 没有问题。

好啦,第一回合结束。过几天再研究一下其他的 CG。

注意:如果分离 PSS 之后发现有 .sub 文件(字幕?),那么说明这个文件暂时不能替换。因为 PSS Plex 的 bug,在合并 .sub 文件的时候会出现异常。而如果不加入 .sub 文件,运行游戏 100% 死机。


参考资料:
1. From A9VG:[心得]給有心自製D5版Z52M的板友們

广电总局发文了,要封掉网络上的色情、暴力和恶搞。于是乎,就出了个张舒凡的“很黄很暴力”。就此事,网上恶搞早已泛滥,在我看来,真正在恶搞的不是各位网友,而是CCTV。

真的有很黄很暴力的网站么?或许有吧,我实在不敢肯定。个人经历而言,从95年开始上网以来,查阅资料无数,也没蹦出过“很黄很暴力”的网页。很黄的网站倒是进去过,但是没见过暴力的。很暴力的网站从来就没找到过,倒是以前在CIC局域网中找到过暴力视频。

即便很黄很暴力的网站存在,存在就会有存在的道理。这位小恐龙的思想道德准则还很高,看到就给关了。看来她自己也知道,这种网站不是为她建立的。如果这位小恐龙很欣赏此类网站,进去看看也未尝不可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。

总之,此事可鉴定为CCTV对此片面夸大、过分炒作。这也应该属于恶搞的一种吧。建议广电总局先把CCTV给封了,杀鸡儆猴,估计就没人再敢很黄很暴力了。

P.S.下一部电影的Project Code已经定为HDAV,是否属于“很黄很暴力”呢?

阅读全文 »

今天喝酒的时候朋友提到了Facebook的强大,很多朋友都可以在Facebook上找到。后来自己申请了一个帐号研究了一下,发现Facebook不过是美国版的某“白领网”罢了。本文大略分析了一下Facebook是怎样工作的。

首先,要呈请的一点是,Facebook并不是“交友网站”,而是“社交网站”。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交朋友是不是带有目的性。

好了,言归正传,下面简单论述一下Facebook是怎么工作的。

首先,注册之后,Facebook给我显示几个“朋友”。此时的“朋友”都是Facebook用户并且我在他们的名单中。名单是怎么生成的请往下看。

然后,Facebook提示我加入一个Network。这个所谓的“Network”真正的作用是优化Facebook的搜索结果。

进了主页之后,Facebook向我提示几个潜在的朋友。这些潜在的朋友实际上就是朋友的朋友,然后根据reference(人与人的联系)的进行评分,分数高的证明这个人朋友多、是我朋友的机率大。事实上,Facebook给我的潜在朋友预测只有两个是对的。

然后,Facebook促使我进行朋友搜索。但是朋友搜索是有前提条件的,那就是输入Windows Live (MSN)的帐号和密码。这样一来,Facebook就可以登录Windows Live服务器取回我的联系人列表,进行精确查找。这个国内某“白领网”用的方法一模一样。有些人在这一步选择了Outlook联系人列表,这一下Facebook得到的信息就更多了。

最后,Facebook要我输入学校/公司的Email地址。这一步是为了得到更可靠的联系方式。

综上总结,Facebook只是在诱导用户填入自己的朋友圈子,在得到足够多的用户信息之后进行分类总结,最后精确找出朋友。这一切早在几年前就有中国的网站在做了。当时总是莫名其妙的收到一些交友邮件,其实就是网站利用MSN平台进行有选择的推送。这些东西在Google上搜一下有很多,我就不再多说了。

之所以中国的网站被网民骂得很惨,但Facebook却有这么多人支持,最根本的一点,因为Facebook是美国的网站。其他的话就不用多说了吧?

名字,只是一个代号而已,为什么要有语言的区分?就好比我大名叫王冠男,英文名自然而然就是Guannan Wang。横竖这两个名字都是我的代号,不管中国人叫起来还是老外叫起来我都知道他们在叫我。

但是,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。

公司里的邮件满天飞,其中不免会有中国部门的邮件和到中国开会的邮件,总而言之,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邮件带有中国人的名字。在这些人里面,有些人用汉语拼音名字,有些人却用英文名字(Sam、Jerry之类的)。而且很有意思的是,在北美的中国人都用拼音,而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都用英文名。

回想以前在国内的时候,我也用过英文名字,叫做Bart,是一个老美按照Simpsons动画片人物给我取的。我也曾经得意洋洋地炫耀过我的英文名字,甚至刚出国的时候所有表格一律都写的是英文名。但是随后麻烦也来了,因为使用的名字和正式登记的名字(护照上的名字)不一致,差点让我废了一门课。而且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我的名字很像Fart。总之,经历了一切的一切,最后还是在作业的封面上写下Guannan Wang。

仔细想想,名字都是爸妈给取的。中国的文化中,名字已经不只是个代号,更多地,名字中包含了爸妈的鼓励与期望。这也是老外不能理解的。很多老外听说我的名字还有Top-1 Man的意思之后,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给孩子取这么个名字。我告诉他们这是encourage from parents。于是他们很尊重我的名字,很尊重我爸妈给我的期许。从那之后,我再也没用过任何英文名字,就连刚到公司之后都要把中文名字写到自己的白板上。

总之,中文名字对于中国人的价值,并不仅仅是代号那么简单,它包含了更多的东西,也就是文化的内涵。抛掉了中文名字,基本上也就抛掉了自己的文化,也抛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。至少,在北美,老外都会羡慕和尊重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。

我并不是酸葡萄,只是看不惯而已……

Tundra Semiconductor今早发布了Tsi620,一个RapidIO和PCI的透明桥接芯片。

这是我在Tundra实习参与的第一个项目。事实上,我参与的只是其中SREP部分的硬件设计验证(hardware verification)。但是,再怎么说,一辈子当中第一次经历项目完成和产品发布,也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

昨天的庆祝会,大多数项目组成员都参加了,借此也见到了许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事。这才体会到,原来做一个芯片项目要这么多的人啊,而且其中真正做设计的,也不过三五个。我突然想到了汉芯,呵呵,忘了它吧,不说这些让人心里添堵的。

我的同事都说我运气好。因为前一个实习生做了好几个学期,工作一点都没少干,但是却没赶上这次的庆祝会。而这次的庆祝会正好赶在我这个实习学期刚开始没多久。呵呵,我一直运气好,我一直都这么想。

宴会之后,每位成员都拿到了一份“便宜”的纪念品——芯片版图。说它便宜,因为它只不过是一张纸;但是这一张纸上画的东西却让一个大团队忙活了差不多两年。

看得出来,大家都累了。打完保龄回家,拍张照片,睡了,明天还要继续上班。

期待下一个项目。

阅读全文 »

这几天由于工作原因,有幸拜读《Practice Guide of SystemVerilog Assertion》。不得不说的是,这本书的原版写得很好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SVA的方方面面。但是中文翻译就不敢恭维了。举个例子,SVA里面的Assertion被翻译成“断言”,暂且不论此翻译是否得当,这里先要说书中另外一处翻译。(我估计的)原文说,如果收到req信号,arbiter就会“assert” gnt信号。这里的“assert”明明当作“引发,将……信号置为高电平”,但是书中却翻译成arbiter会引发一个gnt“断言”。

其实类似的让人摸不清头脑的翻译在科技书籍中屡见不鲜。比如说操作系统类的书中,Semaphore总被翻译成“信标量”或者“信号量”。但事实上Semaphore是一个资源锁(resource lock)。不论是“信标量”还是“信号量”都跟“资源锁”风马牛不相及。另外一个名词“Monitor”也是一样,被翻译成了“管程”,依旧是让人看不明白。

另外,很多技术性词汇都被人为地“缩略”了。比如说,如果我跟一个没读过大学教材但懂得编程的人说“形参”,他们也许听不懂我在说什么。但是我要是说“形式参数”,豁然开朗。

书,是用来传授知识的,不是用来猜谜的。如果一本书让一个读书人看不懂的话,那么这本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SVA那本书的译者还是某个八六三计划项目的领导,某某教授。对于这么一个连自己专业学术知识都表达不出来的教授,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会怎么样。

我看,以后我还是读原文书籍吧。虽然,对于我来说,英语让我在认知上慢很多,但至少在理解上比这些不知所云的中文来的快多了。

宫崎骏的《龙猫》、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魔女宅急便》和《猫的报恩》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的传统看法,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动画电影世界。以往无法用电影手段展现的故事,通过动画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,让人为之一振。以此,宫崎骏造就了 Ghibli 的辉煌。

其后的新海诚的《云之彼端》和《秒速5厘米》却将动画电影带入了更为唯美的境界。故事性已经不是亮点,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画面和淡淡的情愫。

如果说宫崎骏的作品越来越冷酷,那么新海诚则可以成为温暖的代名词。如果说宫崎骏的作品透着无奈,那么新海诚的动画则充满了希望。如果说宫崎骏很多电影是用悲剧的手法去表达喜剧,那么新海诚则是用喜剧去描述悲剧。

新海诚的手法很简单,画面+旁白+钢琴,就能构造出出人意料的美。

从《云之彼端》到《秒速5厘米》,影片画面都渲染到了极致。柔和的光晕与鲜艳的颜色,勾画出令人神往的意境。每当看到那些夕阳西下、蓝天白云、行驶的火车、移动的树木,心中都会泛出心旷神怡的激动。比起宫崎骏近期混浊的色调,新海诚的明亮就宛如黑夜中的星光。

《云之彼端》和《秒速5厘米》都有一个共同之处,那就是别离的思念。而这些思念,都是通过旁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。信是思念的有效载体,很早就有过“鸿雁传情”的说法,新海诚更是将这种情愫升华到唯美。

无所事事,于是下了一个PeerGuardian。想想自己的BT和eMule也裸奔了两年了,加一道Anti-P2P防护也是应该的。

15分钟之内,就有几千个地址被阻止。查了一下阻止记录,发现竟然有一部分是Chinanet和Cernet的地址。算了,手工添加到允许列表。闲着无聊,顺手查了一个标注为“abuser”(不正常用户)的地址,发现竟然是四川的IP。其他被阻止的IP地址还包括韩国和泰国的某些ISP,而真正标注为“anti-p2p”的只是很小一部分(而且不排除其中有某些亚洲ISP)。

怒了,将PeerGuardian卸载,继续我的P2P裸奔。

一直想问一个的问题,为什么PeerGuardian会封掉如此多的中国IP呢?还是有一些反华组织在作怪?

Ratatouille到底是什么?国内的翻译和解释不尽如人意。有翻译成“法式烩菜”的,有翻译成“普罗旺斯烩菜”的,还有解释成“法国大餐”的。呵呵,并不是法国的就一定是“大餐”。目前我看到的比较接近的解释是“法式乱炖”。

在《Ratatouille》动画片里面,Colette在听说Remy要做Ratatouille之后很吃惊地问了一句“peasant dish?”也就是说,实际上Ratatouille只是个农家菜,并不是什么“法国大餐”。在查了很多资料之后,发现Ratatouille其实是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道家常菜。由此可以推断,动画片里的那个食评家就是来自法国普罗旺斯地区。

至于Ratatouille的主要原料,并不像某些“影评”写的那样是番茄酱和黄瓜。实际上,Ratatouille的主要原料是西红柿没错,其他原材料包括:蒜、洋葱、西葫芦(zucchini)、茄子、青椒或者红椒、一些普罗旺斯地区地产香草、罗勒(兰香)。然后用橄榄油炒。

具体的做法请参见:http://emr.cs.iit.edu/~reingold/ruths-kitchen/recipes/sides/ratatouille.html


参考资料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Ratatouille (注:Wikipedia的资料并不完全准确)

目前在做的SYSC 3303 Project是关于使用Java编写TFTP服务器/客户端。其中Java的发送数据包要用byte数组。凭着C语言的扎实基础,想当然的认为byte就是8位无符号整数。于是每一个数据包都由String转为byte发送。

但是,问题出现了。在发送ACK和DATA包时,传出的Block #有一部分不正确(例如:65535)。调试的时候显示在创建数据包的时候数据为0xFF_0xFF(65535),但是接收到的数据为0x3F_0x3F(16191)。

看了一下Java Specification,发现在Java中byte和int都是带符号的整数(signed integer),而且唯一的无符号整数(unsigned integer)是char。再往下看,原来char是按照UTF-16编码储存的(16位无符号整数)。郁闷啊。

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查怎样从byte转换到int。因为带符号整数都是要做带符号扩展(signed extend),也就是说值为0xFF的byte在转成int之后,值为0xFFFFFFFF。终于在网上查到byte与int无符号转换方法,如下:

[code lang="java"]
int firstByte = 0;
int secondByte = 0;
int thirdByte = 0;
int fourthByte = 0;

firstByte = (0x000000FF & ((int)buf[index]));
secondByte = (0x000000FF & ((int)buf[index+1]));
thirdByte = (0x000000FF & ((int)buf[index+2]));
fourthByte = (0x000000FF & ((int)buf[index+3]));

long anUnsignedInt = 0;

buf[0] = (anUnsignedInt & 0xFF000000L) >> 24;
buf[1] = (anUnsignedInt & 0x00FF0000L) >> 16;
buf[2] = (anUnsignedInt & 0x0000FF00L) >> 8;
buf[3] = (anUnsignedInt & 0x000000FFL);
[/code]

但是,问题并没有解决。看来不是cast问题。猛然醒悟,原来是从String转成byte的时候出问题了!看来整个Class都要修改了,再次郁闷一下。

总结:Java去掉了无符号的整数,据说本意是为了简化编程,但是事实上在做网络程序时,我们需要应用大量的无符号整数。另外,Java的一些内部机制也会对编程造成困惑,例如从String生成byte数组的算法。但是这些特别的地方一般的教授或者教材并不作介绍。因此,Java特别适合做Top-level程序(最高等级,即应用程序级)。

最后的一点个人总结:我这个智商没办法凌驾于Java之上,最多也就只能用用C语言了……


注:有关Java中unsigned number的详见 http://darksleep.com/player/JavaAndUnsignedTypes.html

看过了《变形金刚》之后,又去看了一场《Ratatouille》。

136_ratatouille_desktop.jpg

《Ratatouille》属于女孩子爱看的片子,因为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很可爱。另外,片头加映的《Lifted》也很搞笑,虽然没有台词,但是全剧场的人都笑翻在地。《Ratatouille》是以一个喜欢做菜的小老鼠Remy(中文翻译:米小鼠)的视角来写的,贯穿全剧的是Gusteaus的那句话“Anyone can cook.(任何人都能做大厨)”。但是这句话到后来变成了“Not anyone can be great artist, but great artist can be from anyone.(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艺术家,但是做艺术家的人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)”。在这部片子中看到了Pixar细腻的画风,出色的场景渲染,让人称道的首次运用成人剧本(想想《Cars》和《Finding Nemo》就来气),还有完美的OST……

个人比较喜欢原声碟里面的《Le Festin(盛宴)》。

在网上找到原文(法文)歌词如下:

阅读全文 »

难道中国真的不如外国?难道外国就是天堂?难道在中国无法生存到外国就能衣食无忧?其实,一切都是谎言。但是,这些谎言并不美丽,只是民族自卑的一个体现。

2002年之前,受环境影响,我也天真地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烂的地方,中国的一切都是腐败与无能。但是,随着2002年夏天我来到加拿大,一切都转变了。在这里,我并不说中国好还是不好,我只想说的,是现实中的外国和理想中的差距。

有人把外国比作天堂,说外国福利好,尤其是加拿大,被誉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,政府补助足以养活一个人。但是,事实上呢,政府是不能无中生钱的,所有的福利补助,全部是依照税收来的。这样一来,直接效果就是苛捐杂税如牛毛。比如说,工资要交40%左右的税(我是按照平均工资水平算的,如果某个人说他的工资全部退税,那只能证明他还活在贫困线之下),EI(失业保险)和CPP(老年补助)另算。而且,EI和CPP并不会累积到自己的头上,而是直接给那些领取补助的人。也就是说,工资挣得越多,损失得也越多。再说购物税,14%啊(以前是15%,感谢哈珀政府),标价$100的东西,到付帐的时候就变成$114了。前几天还被我发现了娱乐税,另外,有些地方还要收“零食税”。有些人会说:“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些税啊,肯定是你故意编造的。”呵呵,那只是说明你们没有认真去看收据。加油的时候多少税呢?答案是将近150%,只是说加油站没有告诉你罢了。估计说到这里,有人又要高兴了,因为他们都领到了补助。别高兴太早,领取补助只能说明你没有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能力,更何况加拿大的补助只能让人维持在饿不死的程度。有人说,打黑工不用交税。唉,违法的事情你都干,而且还这样趾高气昂,真给中国人丢脸。

有人又说外国环境好,蓝天白云绿草地,青山绿水大雁飞,事实的确如此。但是,外国的污染并不小,换句话讲,如果论平均污染,美国加拿大可能会是中国的10倍。(这里要插一句,有些人总拿人均GDP来说中国落后,用总体污染来说中国环境差,拜托能不能统一一下,要么都用“平均”,要么都用“总体”,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嘛!)外国,尤其是北美地区,其实污染很严重,只是人口少,看不出来罢了。我就说,给北美13亿人,污染会比现在的中国严重得多!

估计这时候又有人要跳出来说“外国生活成本低”了。我粗略估计一下我的饮食成本:两年前每个月花费$100,只能保证不饿,最重要的,我买的菜和肉都是打折到最便宜的(换句话说,最不新鲜的),同时也跟鱼、羊肉、豆角等等美食告别了很长一段时间;现在,两张嘴吃饭了,平均伙食却从$100上涨到了将近平均$200,也就是说,两个人要吃到每个月$350以上。为什么?这还用说,物价上涨是一方面(牛奶价格从$3.99/4L上涨到$4.69/4L),另一方面,现在吃得好了,很多东西都不买最便宜的。但是,即便如此,鱼和羊肉依然吃不起。国内饮食成本并不高,只是大家经常吃鸡鸭鱼肉,生活得好罢了。如果在国内天天大饼干饭咸菜,我就不信一个月饮食花费能超过50人民币!(还是那句话,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嘛!要算生活成本,不要按饮食算,而要看CPI)

出国之前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,说国外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(很和谐嘛)。看来我又错了。在校园里就经常被老外同学耍。有一次一个老外女人指着我说:“你去把第一题做了,然后用第一题答案来换我们的第二题答案。”哦哈哈,我终于没上当,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第二题答案是错的。在公司更是如此。作为一个外来人,如果老板是本地人,那无所质疑的,你不会有大作为了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人不熟悉外国文化,也就不会拍老外马屁。屁大的事都不会,要你何能?有些人又要说我胡说。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我的亲眼所见难道不能说明问题么?

于是,当我问一个移民朋友为什么要移民,他沉默了许久,吐出一句话:“为了孩子能学英文。”的确,国外的见闻已经让他自己对生活不报任何希望了,当初“威风闯世界”的性格也全部不复存在,生活的理想也只有寄托在孩子身上。

我们为什么要出国?因为出国之前听别人说国外很好,任何一个地方都比中国好。但是,我们上当了!真正来到外国,感受到的却是对事实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。这一切的根源,就在于民族自卑。或者,我该问这样一个问题:“中国为什么不好?”

话说,这个民族自卑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就开始了。当时的民族自卑起因是外国的洋枪大炮(话说回来,洋枪大炮用的还是中国的火药)。之后的一战、二战、殖民侵略让中国人的奴性更为深化。直到1949年,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”,当时的人们认为中国是最好的,于是才有“三年超英、五年赶美”。可是好景不长,渐渐地中国人又开始抱怨自己的国家。为什么?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教育。

想想吧,我们在小学、中学、大学学到的都是什么?一无例外的都是“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”。这也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,外国的就是先进的,本国的就是落后的。这个影响并不仅限于科学技术,随着年龄的增长,“外国的就是先进的”被带入了社会科学中,从而也就造成了大家普遍认为外国的就一定是好的。另外,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英文,更奠定了“外国的一定是好的”在一个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
再来看看老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。美国加拿大,从小开始就教育孩子“我们是最强大的”(对于加拿大来说很有YY的意思)。于是,北美出生长大的孩子普遍对他们眼中的“外国”人持居高临下的态度。这是一种民族自信(当然,不能让它成为自大),是一个民族立足的根本。这也应了兵家的一句话: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,在战术上重视敌人。”

所以,现在有一种怪现象。美国人的潜台词:“我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!”中国人的潜台词:“我以成为美国人而自豪!”

可以预言,按照这样发展下去,20年过后,中国人会拜倒在ABC(American Born Chinese)的脚下,心甘情愿的受他们领导;而这些ABC,身为中国血统也会看不起中国人,他们的到来只是另外一种殖民方式。

以后,我有了孩子,我绝对不能让我的儿子在国外打工,也不能让我的女儿劈开两条腿躺在外国人的身下!

在这里也要对那些游过来的说一句:你们自己YY没问题,但是不要再拿自己的YY去骗人了!

前几天介绍了使用Soundbooth CS3进行采样降噪,但是噪音去除得不干净,导入Premiere之后还是能听出嗡嗡的声音。

后来突发奇想,为什么不用Bandpass来进行频段过滤呢?于是,抄起Premiere,在音频上加入Highpass,设置为大约200Hz(超过200Hz会对人声造成很大影响),这样一来,低于200Hz的低频噪音就完全被过滤掉了。但是,问题又来了,音轨没有了低频效果,听上去很奇怪。于是乎,加入Bass效果生成低音(实际上是将残余低音放大),设置Boost为6dB。再听一边,已经很接近正常声音了,而且讨厌的嗡嗡声也没有了。

这里要说一下,这种去除低音的降噪方法应用范围很有限,仅能当作辅助方法使用。但是,有时候使用这种方法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还是那句话,后期配音和专业麦克风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。

说到降噪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CoolEdit Pro中强大的采样降噪,几乎能将噪音消除得一点都不剩。Adobe收购了CoolEdit之后,采样降噪被集成到了Audition中,之后的Soundbooth CS3也继承了这个功能,只不过将算法改进了很多,操作也相对简单了一些。言归正传,下面开始介绍使用Adobe Soundbooth CS3(Version 1.0)来进行采样降噪。

阅读全文 »

好消息,今天16磅重的摇臂终于到货了,重量级的装备啊。韩潇的三脚架几乎支撑不住这么重的摇臂,已经摇摇欲坠了。看样子真要准备一个重装底座,这几天再准备吧。蓝色蒲公英的设备全面升级中……

照虚了,全当是偷拍的吧。

121_dscn3655.jpg

术语:摇臂 = crane, boom, jib

终于见识到税收的厉害了。众所周知,GST是商品与服务税(Good and Service Tax),但是电影票上竟然出现了Amusement Tax(娱乐税)!在这个世界上活了20多年了,只听说过奢侈品消费税,还没听说过娱乐也要交税。唉,在加拿大这个地方,就连娱乐都要向政府进贡。极度不爽!

120_ticket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