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,人们会用一句话来描述“围城”心理——笼子里的鸟想出去,笼子外的鸟想进来。
而且,“围城”心理被广泛地应用在描述出国者和要出国者心理上。
但是,仔细想来,所谓“围城”心理并不是完全准确,而是完全不准确。
“围城”的故事,应该这么讲:
一个笼子里挤满了麻雀,他们无忧无虑的吃着小米。
一天,一只麻雀发现隔壁的喜鹊笼子里面有虫子吃。更让麻雀向往的是喜鹊笼子空间很大,食物充足,但是喜鹊的数量却不多,所以每只喜鹊不用挤破头去抢吃的。于是,这只麻雀开始思考如何能到喜鹊笼子里面生活。
某天,麻雀终于突破笼子的束缚,来到了喜鹊笼子里面“暂住”。终于吃到虫子的麻雀觉得很欣慰,一面贪婪地吃着东西,一面大声地唱着歌。
起初,喜鹊对这位不速之客并不以为然。几天之后,喜鹊回过神来:“这只麻雀在吃属于我们的食物!”“这只麻雀太吵了!”“我们没办法跟麻雀沟通!”……
于是,喜鹊们开始刁难这只本不属于这里的麻雀。他们不停地用嘴啄麻雀,用爪子抓麻雀,还把食物都藏起来不让麻雀吃。
麻雀终于受不了了,心理开始想着怎么样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笼子。
然而,故事还没完,麻雀终于回到自己笼子之后,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折磨。
麻雀A:怎么回来了?在那边混不下去了?
麻雀B:你不按照喜鹊的规则做事,当然不受欢迎。
麻雀C:你没办法融入喜鹊的社会是因为你的喜鹊语说得不流利。
麻雀D:你看人家斑鸠,到喜鹊笼子里面生个蛋还拿了一堆福利。
麻雀E:我们要和别的鸟笼接轨,遵守鸟笼之间的规则,这样才能友好往来。
麻雀F:我们麻雀是一个弱小的民族……
简单来说,“围城”被歪曲在以下几点。
1. 笼子里的鸟飞出了笼子之后并没有去往自由的蓝天,而是走进另外一个笼子。
2. 其他笼子里的鸟也存在资源争夺的问题。
3. 飞出笼子的鸟想回到原来的笼子,并不是因为原来的笼子有多好,只是比较习惯原来的笼子而已。
哈哈哈~ 怪有道理的
最近看到,说belonging像饥饿口渴一样,是一种空缺需要。
即是说,没有的时候会痛苦到死,有很多却不会更快乐。小鸟飞来飞去,一直在填补空缺,却没有增加任何东西。
最后的最后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